行业动态

雅玫对话唐翀:追问昆明城市交通发展的未来在哪里?

2016-06-21 00:06:00 来源:

人物简介:

唐翀: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、教授级高工、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常委、中国快速公交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


雅玫:新闻主播、访谈节目主持人。云南时政访谈节目《对话雅玫-直播昆明》主持人


“衣、食、住、行”是老百姓的首要问题,今天我们要聊一下“行”,生活中,不管是旅游还是外出,坐火车还是乘飞机,都离不开“交通”两个字,可以说,作为一个社会人,城市人,交通与我们息息相关。


面对“交通”,我们喜忧参半,交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,更多的出行选择方式,更快的代步的工具,可是有时,我们也会有困惑,上下班高峰期,一不小心就堵在路上,水泄不通,面对交通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困惑,本期的雅玫对话,就让我们走进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唐翀,就交通问题,答疑解惑!


进到交通研究所,唐翀便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研究所的设施,亲自给我们演示了交通预测3D模拟系统,在那台电脑上,昆明的建筑、道路、人口尽收眼底,唐所长介绍说,在进行交通规划、整治时,需要对城市的人口、岗位等基础信息进行研究,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,人口密度等特征展开分析,对现状、规划的交通运行实际和预测来推算人的通行和车的通行,以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。


亲自示范,耐心讲解,唐翀告诉我们,在他看来,交通要服务于城市,服务于人,因为本质上,交通是人的空间位移,交通要以人为本。


所以,当天的对话,便从那句“以人为本”开始了······


交通与城市

雅玫:刚刚也说到,现在的交通,以人作为出发点的,像我们这样的省会城市,如果以每个人为出发点,那么昆明就会有700多万个对交通不同的需求,每个人的需求不同,从你的角度来说,你可能需要把这些不同的需求提炼成整体,个体和整体之间既有联系,也有冲突和矛盾。

唐翀:研究城市交通,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城市,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,你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,才能设计一个适合这个城市的交通系统。城市是一个磁体,是一个容器,城市里社会各类要素高度分工,又高度地融合,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之间相互产生更紧密的联系,形成更高效的社会协作,提供更高效的社会服务。纵观城市的发展,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,而城市聚集依托就是交通,从一开始的沿河而居,进行物质交换,他们都会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。城市为人,为社会发展提供场地,交通就是把这些交往的需求链接在一起,为城市提供便利。而高效的交通就是要满足社会高度的融合,进行方便的交流。


人们生产、生活、交互往来、迁移走动,自古如此。可以说,交通的发展与人类本身的发展几乎有着一样久远的历史。从双脚行走、肩挑手提、拖抬扛背到车马轮轴、牛马驮物,再到后来的汽车火车,是城市的进步史,同时也是交通的发展史,人类的文明史,城市与交通,交通与文明,是相辅相成的!

昆明这座朴实而美丽的城,交通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发展史,公路、铁路、轨道、地铁,每一条纵横,都是时代的印记。

昆明的交通特点

雅玫:今天我过来,恰好遇到雷雨天气,交通就变得拥堵,通行也变得比较缓慢,以个人和整体来看,以城市的大面来讲,交通工具越来越多,这可能是所有城市的共性,昆明之所以是昆明,它有自己的交通特点。

唐翀:昆明是省会,城市聚集度比较高,是全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对外文化交流也比较频繁,与其他城市相比,昆明城市交通有着自身的特点,一方面是在“一带一路”新的形势下,如何把昆明辐射南亚、东南亚形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,这是一个新的挑战。首先就需要对整个未来承受多少的人流、物流进行推算,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交通设施匹配,道路网和交通运输该怎么建设。比如说怎样构建作为城市的骨架的路网?怎样发展高效运行的交通运输方式?诸如上班、上学等出行本身需求是刚性的,而出行方式的选择往往具备一定的弹性,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各方面因素,进行情况分析,得出一个能照顾到社会各方面的措施、对策,促使对城市交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。 


城市形态与交通一体化研究是密不可分的,昆明的交通之所以是昆明的交通,是由昆明独有的地形、特点等因素所决定的,因地制宜,以人为本的交通无疑是最科学,最有温度的!

城市中除了川流不息的小汽车之外,对普通大众来说,地铁和公交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,穿行在城市中,从此地到彼地,公交优先。


公交优先

雅玫:说到出行方式,我想问您,眼下昆明公共交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以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有一个词语叫“公交优先”,这应该是解决城市拥堵的法宝。

唐翀:公交的整体规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,建设城市“强大公交系统”,目的是希望满足更多人的出行,让出行的时间得到保障,让城市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,无论是从低碳出行的角度还是从治理拥堵思想来说,一定要以改善城市公交服务为前提,这个城市才能真正做到无拥堵,或者说,我们不要把眼睛总是放在小汽车的堵上,我们要找到一个城市畅通的元素。公交优先重要的内容是公交运行环境优先,就是要给公交车路权保障和场站保障,使道路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,吸引更多的人们来选择公交,从而达到治堵的目标,这样的治堵当然不是解决小汽车的"堵"而是人们的出行“畅”,公交的“畅”。 

雅玫:您刚刚也说到,要给公交车路权保障和场站保障,那么在今后的公交站的设置时,会不会有一些改变,公交优先,是需要很多细节来保障的,比如包括公交站台的设计?
唐翀:
这个要具体看道路的功能和运输通道的要求,从实际交通组织关系来看,如果把公交的专用道放在两侧,这对公交的影响是很大的,效率会变低。将最优先、最畅通空间分配给公交,使、高效畅通的元素在城市得到保障,老百姓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,感受到尊重与公平,真正体会到“公交优先”的“优先”两个字。1999-2010年,昆明公交在专用道建设的带动下发展是十分快的,公交客流由原来每天的50万人次发展到230多万人次,与此同时小汽车的运行也基本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。2010年以后,专用道拆了一些,我们发现小汽车和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在同时下降,小汽车增多,过度使用小汽车,便会影响其他人的道路使用权,公交车快不起来,小汽车也快不起来,所以交通的公平性是十分重要的。




公交的发展真的便利了普通老百姓,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,昆明的公交系统从数值上来说,便捷了千千万万人,从公交的兴起到如今与时俱进地在公交上提供免费无限网络,可以说,从实际行动上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便捷是义不容辞的,或许我们找不到绝对公平,但是公交优先其实是对人的尊重,也是文明的体现!

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,不仅仅是公交数量的增多,为满足人的需求和生活水平,小汽车的数量也随之增加,增量必然带来问题,交通拥堵,停车困难等等,国内北京市、广州市、上海市、贵阳市、杭州市、天津市、深圳发布了限牌令来解决一部分拥堵问题,昆明作为旅游大省的省会城市,也会发布限牌令吗?


城市限牌

雅玫:小汽车快速增长,影响我们的道路空间,这也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,在我们这个城市,您觉得未来有可能限牌吗?

唐翀:限行、限购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,当然这个政策需要从交通运行方面进行严谨科学分析与论证,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方式,限行、限购也并非唯一选择。从昆明来说,面临的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,我们统计过,机动车的拥有量是220万,小汽车在140万左右,千人拥有小汽车209辆,仅次于北京、成都和深圳!城市空间是有限的,没有更多的空间专门为小汽车服务,要满足所有小汽车的出行的通畅,是不可能的,对于小汽车的治理,要有区域差别的概念,也包括交通建设、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营方面。 


一个策略的产生不仅仅是一个决定,交通作为城市的脉搏,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决定,小汽车的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,动静结合才能保障交通的的正常运行,那么除了驰骋在公路上的车之外,我们该把车停在哪里,昆明这140万小汽车的“归宿”在哪里?

城市停车

雅玫:小汽车问题对全国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,小汽车出行将伴随着停车问题,是不是在未来,立体停车场也就成了我们解决小汽车问题的一个方法?

唐翀:停车问题既是交通治理的重要的内容,也是治堵的一种手段,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话题,如果我们提供更多的停车位,那是不是也会意味着有更多的小汽车往这个地区吸引,这个地区的动静态交通就会失衡,发生拥堵。所以停车问题要动静结合与城市的功能结合,在规划中考虑区域差别对待,区域差别反应方面:一方面是建设配置上,在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地区,应该怎么釆取不同的指标配置停车位,另外一方面,对不同区域、不同时间段、不同停车方式(路内路外)的停车位,应该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。总之,我希望城市停车场建设应该成为治理城市交通的一种手段,而这种手段的目标并非为了小汽车停放需要,而是要能人们有一个便捷、准时的交通服务。



动静结合才能有条不紊,所有的决策都要服务于人,服务于绝大多数人,人口越多,需求就越多,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,兼顾全局,从群众中来,再到群众中去!


全民参与

雅玫:对一个城市,在交通道路方面,我们要为决策者提供运营空间,会尽可能多地听一听各方各面的人对交通的需求吗?

唐翀:会的,每隔五年我们就要做一次大调查,要去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通需求,出行的空间,出行的方式以及意向调查,这个也是把握交通需求的数据,来支撑交通规划、建设、决策这样的一个重要的基础。同时,公众参与决策是比较重要的,参与的前提,应该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研究与分析,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,利弊也不同,这些方面都应该有一个详细的研究,把数据量化了,让大家来判断哪种决策是对的。交通的关联性极强,要从整体考虑利弊。




致交通参与者

雅玫:每一个交通出行者可能会有意见,但是从整体来说,是回归到每一个人,我们作为交通参与者,让交通体系更好、更快,每个人在中间应该做的事什么?

唐翀:如果只就交通说交通的话,就会显得十分无趣,我们可能会拆掉很多城市的老建筑、空间,便会失去很多城市的记忆,第二,交通是一个系统性问题,要立足于长远着手于当前,从“规划、建设、运营、管理、政策”方面,利用综合的手段才能把交通真正的治理好。第三,作为个体来说,我们应该理性地选择我们的出行方式,这是非常重要的,比如短距离的路程我们就可以选择步行自行车,中长距离也尽可能选择公交等绿色交通,各类方式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。城市交通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,城市交通建设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,同时还要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时间和生活空间,不仅仅有交通本身,生活还有诗和远方。  


一如唐翀所说,研究交通其实是研究人的行为,以人为本,因地制宜,结合城市形态,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要,志在必行!尽管交通问题是人类发展以来不变的话题,但是,我们仍以解决问题的姿态一次次地刷新着历史,创造着历史!

从公路到铁路,从航线到地铁,再到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,不可否认的是问题一直都存在,但是希望也永远都在,总该会解决所有的问题,向着更好更快的交通发展。也一如唐翀所说,交通不仅仅是交通,还有人文情怀,生活不仅仅需要交通,我们也需要诗和远方的田野。


从公交专用路权网络发展到多层次的城市公交建设,从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行到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运输,从交通效率优先的规划到规划协同,实现交通系统公平、人文、低碳的目标愿景。


十三载的交通历程和磨砺,在面对解困“交通”的挑战中不断蜕变成长,与城市发展同行。



Copyright © 2016 凯发娱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